中心聚焦
通知公告
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心聚焦 »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中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设计优秀作品征集交流活动通知
发布时间:2022-01-26     浏览量:

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加强我国高中数学技能教学研究工作,促进高中数学建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决定举办全国高中数学建模课堂教学技能优秀作品征集交流活动(以下简称活动)。

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承办,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

二、承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

三、协办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教育学院

福建省数学学会

四、支持单位

《数学通报》杂志

《中国教师》杂志

《高中数理化》杂志

《新课程教学》杂志

五、征集范围

全国中学数学教师、各地各级教研员

六、内容范围和要求

作品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版)》课标为依据,要体现数学建模教学的完整过程(可以通过一节的教学或多节课组成的单元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作品应体现课标要求。实际问题要真实,有创造性,符合学生的实际,突出学生参与。提交的教学作品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教学设计文稿

提交完整的教学设计文稿。对于多节课组成的单元教学,应提供完整的单元教学设计。若是多人合作(作者人数不超过5人),应在此文档中特别注明每位作者的具体分工。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提供教学实施的材料,PPT格式为主,可以使用Excel、几何画板、GGB等其他软件为辅助工具。课件包括完整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实际教学。

3.教学实录

教学视频使用MP4格式,多节课单元教学应展示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视频时长10分钟—40分钟。

七、奖项设置

活动分设地区奖和全国奖。

八、活动组织

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建模中心”)具体承办,下设活动组委会(参见附件1), 由组委会制定活动规则、命题、组织活动和进行评奖等工作。

活动分区进行。各区的组织由当地组委会负责实施,在建模中心的授权和指导下开展活动报名、论文初评等工作。

评审结果网上公示,获全国奖的作品可获得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颁发的证书。评分标准见附件2。

九、活动流程

1.报名

自2021年12月20日起,请参赛者访问https://www.bnuexam.cn/sxjm,注册登录后在“活动专栏”中找到“2021年全国高中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设计优秀作品征集交流活动”,点击“在线报名”,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报名。

2.提交作品

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5月20日将作品按要求上传至https://www.bnuexam.cn/sxjm

3.作品评审

分初评与复评两个阶段。经过初评评出地区一、二、三等奖在地区一等奖中,经过复评,评出全国一、二、三等奖。

4.交流展示

评奖结束后举办作品交流展示活动。优秀作品将由主办方推荐发表在《数学通报》《中国教师》《高中数理化》《新课程教学》等杂志。

十、活动费用

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十一、其他事宜

1.参加教师须以真实单位和姓名按通知要求提交报名信息表(见附件2)。

2.参加者必须是作品的真实完成人,不得侵害他人版权,否则将取消参加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附件1:组委会名单

 

组委会名单

 

主任:

王恺顺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执行主任:

王尚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许孝精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委员:

陈清华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副院长

刘 莉 辽宁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中部部长

唐三一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

叶蓓蓓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孙志人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陈发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苑立平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李现勇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冯伟贞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孟红玲 郑州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组委会秘书处

秘书长:陈雄

成  员:魏天飞  张潇 曾慧楠

联系电话:

010-58804266 魏天飞

010-58808811 张 潇

 

附件2 : 高中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设计展示交流活动作品评分标准(120分)

 

教学设计文稿及课件评分标准(60分)

项目

内容

评价标准

等级

得分

A

B

C

 

实际情境选择

教学内容

分析

10分)

情境

选择

创新、适切

5

3

1

 

教学内容分析

阐述实际情境来源(原创或选用出处),分析实际情境蕴含问题适合数学建模学习,具体分析教学内容及其结构,讲明该内容在数学建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数学建模目标。

5

3

1

 

教学目标

设计

6分)

目标表述

教学目标清楚、具体,易于理解,可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

3

2

1

 

目标要求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数学建模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3

2

1

 

学情分析

2分)

学生情况

学生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

2

1

0

 

重点难点

4分)

重点

准确,合理,自圆其说。

2

1

0

 

难点

明确,符合学生实际。

2

1

0

 

教学过程

设计

20分)

整体设计思路

教学主线描述清晰,呈现出相对完整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有明确的课时分配。重点难点的教学节点清晰。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实现。

6

4

2

 

数学建模过程细节

数学建模各个环节教学过程清晰、连贯。每个环节展开的节奏合理。

l     从情境中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能理解、重述问题。

l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针对影响实际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作出合理假设,进而建立数学模型。

l     模型求解:过程清晰,方法合理,结果正确。

l     模型结果检验和分析:分析结果合乎实际,提出改进思路(必要时淡化检验),并结合问题背景对实际结果进行诠释。

10

6

2

 

课堂小结

反思课堂学习全过程,总结收获,提出问题,研讨提升。

2

1

0

 

作业

设置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状况。

2

1

0

 

课后反思(5分)

要点

条理清楚,具体,对比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效,有改进设计。

5

3

1

 

设计文本

规范

5分)

图文排版

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语言清晰、简洁、明了,字体运用适当,图表运用恰当。

5

3

1

 

教学课件

4分)

内容选择

契合教学相关环节,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

2

1

0

 

呈现形式

清晰,新颖、吸引学生。恰当发挥了媒体优势作用。

2

1

0

 

教学设计和课件

创新性

4分)

特色

教学内容设计有原创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创新性,有利于数学建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示范性。

4

2

1

 

 

 

课堂实录评分标准(60分)

项目

评价标准

等级

得分

A

B

C

 

教学目标的实现

10分)

有体现目标的基本表现,效果明显。

10

6

2

 

教学过程

20分)

l       有所选内容实在、完整的教学过程。

l       阶段性任务明确,准确,安排合理。

l       安排学生,效果明显。关键环节留有空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整陈述个人观点。

l       教学环节中重点和难点得以体现,节奏清晰、方法恰当,难点得到克服。

20

12

4

 

学生表现(20分)

l       安排恰当,有思维深度,多数学生活动充分。实实在在进行讨论、动手书写和计算。

l       学生有兴趣,有热情,能完成学习任务。

l       学生面对发散的问题,被激发了创新思维。学生能够质疑、反驳。

20

12

4

 

教学手段(10分)

针对教学任务,使用适合的教学手段。